写于2012年6月26日。

​ 两年半的研究生时光如此短暂,遥想当年稀里糊涂的进了CAD实验室,选择还未谋面的陈为老师作为导师,我不禁开始感谢命运对我的眷顾。这是我人生中最为有益的关键节点之一,在这两年半中,我的收获、我的成长超过了以往历年。这两年半,无形中也决定了我未来从事的我所热爱的事业。

​ 2009年初,考完研后的我开始选择毕业设计的导师,出于对图形学算不上狂热的兴趣以及CAD威名的敬仰,在我对可视化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就我就来到了CAD实验室可视化组。当时,陈老师正在美国学术交流,招我的是高我两届的严志程师兄。不像如今,陈老师是出了名的学术牛人兼好人品,当时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并不了解的导师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还好我的人品爆发。

​ 第一次见陈老师时,他给我的印象是年轻、干练,他开门见山的问我未来的打算,是选择工作还是继续读博,我回答要工作。陈老师是非常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人,他曾说,招学生就像谈恋爱,两情相悦,招博士尤其要慎重,否则可能两个人都要痛苦5年。于是,我在未来将近三年时间内的方向被定了下来,从事工程方面,以利于未来的找工作,我非常感谢陈老师当初的这个决定。

​ 我是属于后知后觉的慢热型,刚进实验室那会,刚好是每年小组最忙碌的Vis投稿季。每个星期,小组都在周日开组会,激烈的讨论、不留情面的批评伴随左右。每天,陈老师都会下到实验室与几个师兄讨论,就算我没有参与投稿,也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压力。不明所以的我误以为这是小组的常态,顿感亚历山大,曾经我的确有过后悔的想法。在此,我想向所有新入门的师弟师妹们传授下我的经验。所有的新人,当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新的领域之后,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术语听不懂、常识不知道,而每个人都会急于入门,急于赶上别人,从而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另外,的确有一定概率在新人进入的时候刚好是压力最大的时候,会造成误解。像我,当年我真不知道小组的其他人都在忙什么,投稿?投什么稿?Vis是什么?这些我都不清楚。这时候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持,告诉自己,我就是慢热的,急什么。事实证明,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新人融入到新环境和新领域都是非常快的,真不用急。

​ 在度过比较艰难的入门时期之后,我慢慢走上正规,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将近三年的医学图像可视化工作。这三年里,我学到最多的是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所从事的医学图像可视化工作是小组的一个分支,在小组早期人丁还未兴旺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在做。除了陈老师在大方向上的指导,所有的技术细节都需要我自己去研究学习,这也是研究生的意义所在。期间,我的主要知识来源包括权威的医学可视化书籍、学术论文、技术文档,以及去医院实地考察所了解到的信息。在具体的技术问题上,除了丁子昂师兄、吴福理老师的帮助与指导,更多时间是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来解决。这是我研究生阶段最大的收获。在这三年里,我有幸见证了陈为老师人生中的若干重要事件,如2009年中4篇Vis,2010年成功评上正高职称,2011年迎娶我的老乡许女士,喜得贵子的大喜与痛失父亲的大悲。在这三年里,我也有幸遇见了可视化小组的这么多可爱的师兄弟姐妹,我们小组相亲相爱的氛围一直是其他组羡慕的对象,在陈老师这个大家长的带领下,一定可以代代相传下去。在这三年里,我跟随陈老师走了不少地方,粗略算来早已超过万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经历。

​ 如今我已经毕业,创业初期,未有更多时间回实验室找大家,感到相当不好意思。好在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将一直呆在杭州,呆在玉泉校区旁边,期待我在新的阶段能与可视化小组产生新的缘分。最后希望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可视化小组发展越来越好!!



Questions & Discussion: ✉️ zjuvis@cad.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