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09年9月6日
下午,钰勃前来辞行,翌日将取道香港到美国大学报道。这是我们2005年来见面聊得最短的一次,谈的主要是未来。我大胆预见,5年后华人圈又将出现一名可视化领域的杰出青年人物。
钰勃是我短短7年的教师生涯中见证的浙大千万青年才俊的代表之一。2003年,他从杭州考入了大学,进的却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翌年因为成绩出色转入浙大数学系,因从小热爱游戏而旁听了我友情教学的计算机视频游戏课程。我鼓励他进入我的课题组参与三维自然场景视觉特效仿真的研究,这也是虚拟现实973第一课题组的核心项目之一。钰勃的兴趣被完全激发起来,很快就成为组员们口传的强人。一个比较有趣的传说是,钰勃看了小组花费一年搭建的平台后,说,这个不怎么好,我来写一个吧。于是两周后重新出品了一个更强大的平台。
我很惊讶一个高考失利的学生具有这么大的潜力!纵然我一直不以分数论英雄,我还是觉得我以前对中国的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拨制度的瑕疵的理解不够!假使当时在游戏课上不进行简短的交流沟通,后面的故事就要改写了。我们很幸运遇到了一个或多个钰勃,比如,和钰勃同年上游戏课的考试挂科的丁子昂,由植物保护专业转来的龚怿,2008年游戏课捕获的城市学院升级而来的胡越琦。但是,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人才因为运气的原因被我们忽略了!
唐朝有位诗人杨敬之,有一首著名的诗:《赠项斯》:“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这也是俗语“说项”的来由。作为钰勃在专业上的先行者,我对钰勃的不遗余力的推介可以说的上是说项了。看到被推介的对象被其他人认可,这恐怕是先行者比较自得的原因吧。
在大学做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的提高固然很重要,人才的培养更是处于首要的地位。我愿意做一位不出名的杨敬之,在师职一日,就为有潜力的青年“说项”下去。
✉️ zjuvis@cad.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