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MSRA的刘世霞和童欣两位高级研究员和崔为炜研究员来访浙大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作了文本可视化和物体表面建模的两个报告。主持这次报告会的是CAD实验室的周昆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屈华民教授和CAD的陈为教授,以及即将加入MSRA的徐威威,共同构成了报告会的七大主持嘉宾阵容。

童欣老师是MSRA的高级研究员,对图像图形等研究非常有经验。他的报告内容是他们在SIGGRAPH ASIA 2011发表的工作AppGen: Interactive Material Modeling from a Single Image[1],从一张图像中对物体的表面材质进行建模,这种方法借助用户的简单交互操作对建模过程进行干预,大大降低了建模的事件消耗,提升了建模的精确性,减少了所需的用户交互次数,下图是他们对带铁锈的表面材质的建模结果。

AppGen.jpg

刘世霞在MSRA领导信息可视化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文本与社交媒体等方面的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她的报告内容是他们在InfoVis2011上发表的关于文本主题演化的文章TextFlow: Toward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volving Topics in Text[2],该可视化用河流的运动表达了文本主题的诞生、发展、合并、分裂、消亡的过程。导致主题演变的原因往往是主题关键词的变化,文章用thread的交织模拟关键词共同出现,相互影响。textFlow的文本主题可视化对于表达一个复杂事件(如科学的分化过程、时间跨度长的新闻事件)的发展尤其有效。下图表达的是VisWeek会议的演变,从粗略的概览图中可以看出VisWeek分两个主题,靠上面的主题在早期发展蓬勃,现在趋于成熟,而下面的主题从03年左右开始兴起,并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这正是VisWeek会议SciVis和InfoVis的发展历程。

TextFlow.jpg

在两个报告之后,同学们对两位研究员的工作进行提问,也有人提问MSRA的人才培养、研究工作的模式。整个报告会的主题就演变成了“High Quality Research”和“High Quality Researcher”养成讨论大会,各位嘉宾表现出极大地热情。讨论中提出了一种系统的培养模式,从一个课题的开始就非常注意整个项目的完整性,尤其以课题的调查survey最为重要,要培养研究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口头和笔头的表达能力。周昆老师提出可以论文和研究并行进行,从课题启动就开始写论文,项目完成的时候论文也就水到渠成。童欣老师指出一个研究工作在要经历做论文、写论文、讲论文三个阶段才会对这个研究工作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另外在读论文、写论文的过程中对论文几个重要的点,如文章主要贡献、与其它同类工作的对比等等内容要特别注意。

众位老师纷纷表示做好一篇论文容易,培养一个人才很难,难的是一个学生独立研究是否还能眼光独到,找到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做高质量的研究,发高质量的论文。



Questions & Discussion: ✉️ zjuvis@cad.zju.edu.cn